金风送爽,丹桂飘香。11月17日下午,拱墅区喻国凤科学名师工作室活动在杭州市师范大学附属星澜中学展开了“项目化作业设计”研讨活动。这是工作室在2022学年的第二次科学学科项目化学习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中,杭州市星澜小学的胡月老师执教了六上“地球的运动”单元《昼夜交替现象》一课。课前,胡月老师按5个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布置前了搜集证据、展示证据的前置性作业,展板和视频证据一一展示在教室周围。上课伊始,胡老师组织同类假设的两个不同小组相互交流、评价,接着,又开展不同假设小组间的自由选择性交互评价,并且分享评价缘由。在胡月老师的教学巧思和精炼语言下,孩子们发散思维,敢于质疑,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课后,胡老师对本课教学设计进行阐释,重点讲解了项目化作业学习单的设计,并将学生展板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过程相联系,进行了自我教学剖析。
对项目化学习,大家已经不陌生了,但是亲历教学还是发现诸多问题。全体工作室成员针对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以及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比如项目化作业与实践作业有什么区别;项目化作业的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正比;项目化作业是否需要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项目化作业如何撬动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喻国凤老师对老师们的研讨氛围十分赞赏,他说:“徐春建老师说过,科学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教会,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后产生更多疑问。今天,看到大家针锋相对也好、相互建议也好,都是因为每一位老师都卷进来,开始关注项目化学习的痛点问题了。发现了问题,就相当于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
活动最后,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徐丽娜老师作了“科学学科项目化作业”微型报告。徐老师从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和项目化作业的展示与评价两个方面展开介绍。徐老师结合自己实践过的《我是小电工》项目化作业案例和胡月老师今天的展示课,给工作室的老师们阐述了项目化作业的设计流程、实施方式,和展示评价的基本思路,收获了工作室老师们的好评。同时,徐老师提出了一些目前还未解决的问题,促进了老师们的共同商讨,头脑风暴。
最后,喻国凤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精彩点评和总结,在喻老师的生本项目化教学理念引领下,工作室成员们对项目化学习展开了新一轮的研讨,相信师生都受益匪浅。
撰稿:徐丽娜
摄影:俞凌志
审稿:喻国凤